第一章 粗人们的反抗-《历史遗忘的角落》
第(2/3)页
这名不怕死的妃嫔,姓胡名仙真(一说胡承华)。此人出生于安定临泾,也就是现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。眼熟?对,就是以县业余足球队足协杯淘汰中超豪门北京国安的那个泾川县。1512年后,泾川文汇足球队创造了足坛的奇迹,而1512年前,这个叫胡仙真创造了北魏育坛的奇迹。
因为,元恪一听有不怕死的,大喜,当夜临幸,万般爱抚,激情之下,一炮而中。510年,次子元诩出生。
5年后,元恪去世,元诩继位,是为孝明帝。元诩的母亲,就是胡仙真,有幸没有死,儿子还成了皇帝,自己成了太后。
她,赌对了,犹如1512年后她家乡县城的业余足球队赌对了与中超豪门的点球大战。好运带来了喜和爱,胡仙真也迎着好运兴旺发达通了四海,因为儿子小,她还成了垂帘听政的帝国最高决策者。
一下子由“斩监侯”变成了帝国no.1,人生的大起大落很刺激,令胡太后如梦如幻,在无数个夜里都是笑着醒来。醒来后掐掐自己,才知道自己又做了一个最真的梦。
然而,人生就是一个得不到焦虑、得到又空虚的循环往复。锦衣玉食、至高权力,常人不敢想象的东西,我都有了,然而,谁能理解我还没有的呢?
胡太后现在没有的是什么?是一个中意的枕边人。丈夫魏宣武帝元恪早早去世,她还正处于虎狼之年,衣食无忧、万臣来朝带来的快感,不如一具温暖强健的年轻躯体带来的多。
说什么王权富贵,怕什么戒律清规。胡太后决心为自己豁出去一把,她亲自拟定的情人通讯录上,有一长串的名字:太监刘腾、妹夫元义、清河王元怿、官谏议大夫中书舍人郑俨……
这些情人中,最艰难的是刘腾,因为他是个太监,某些关键部位和关键功能丧失,只能独辟蹊径。而最惨的,却是郑俨,他已有妻室,却只能昼夜待在皇宫伺候胡太后,只有到了法定节假日时,才被准许回家看看老婆孩子。回家也不省心,因为必须有宫里的太监陪同一起。回家后还没跟老婆孩子说两句话,更不用说给老婆交公粮了,随行的太监就已经急不可耐的催促郑俨回宫了。
郑俨虽受如此待遇,但他还不是最令胡太后心驰神往的男人。最令胡太后心驰神往的男人,是个极品男神。
杨白花。
杨白花,军官,北魏著名猛将杨大眼(后文有述)之后,宽肩窄腰、鼻若悬胆,丰神俊朗、仪表堂堂,魏之金城武,北国吴彦祖,帅哥与猛男的组合体。
可惜,杨白花深知与太后睡觉的风险太大,面对胡太后频频送来的秋波,他选择了逃避。整个北方都是胡太后的,往哪里逃?那就逃到南方去。杨白花这一逃,直接逃出了国,卷铺盖投降到南方的梁朝去了。
躲睡能躲到投降敌人,这得是多大的嫌弃。胡太后惆怅的无以复加,创作了一首《杨白花歌辞》“春风一夜入闺闼,杨花飘荡落南家; 含情出户脚无力,拾得杨花泪沾臆”。以暮春时节杨花飘荡难觅踪迹为感怀,抒发内心的期盼,构思相当巧妙,字里行间透露出极尽缠绵悱恻的相思意。
胡太后信佛,也许是感激佛祖保佑自己生太子还能活下来,也许是庆幸在她的领导下北魏曾打败南方更信佛的梁武帝萧衍,胡太后决定建立一座前所未有的寺院,以表虔诚之心。于是,一座极尽奢华的寺庙诞生了。
永宁寺。
永宁寺,建于现洛阳市东15公里处。《洛阳伽蓝记》(作者杨炫之)与《水经注》(作者郦道元),并称 “北朝文学双璧”,该记中记载:永宁寺为木结构,高九层,一百丈,一百里外都可看见。寺内佛像多为纯金打造,珠宝玉石锦帛充盈其中,耗资无数。
最高统治者信教的示范作用是无穷的,北魏出家的人一时剧增。当和尚,可以不从事农业生产,不服兵役、劳役,帝国的人口红利越来越少。
北魏雄霸北方多年,再加上冯太后施行均田制以来,国库日盈,可以说给胡太后留下了丰厚的家底。
北魏时的绢帛 ,是可以做货币用的。某次,胡太后去盛放绢布的仓库巡玩,见堆积如山的绢帛 ,相当于看到了如山的金银,一高兴,就对从行的一百多人下令:今天我请客,送绢帛,依自己力气,能拿多少拿多少。
这可是相当于往家里随意搬现钞啊!随行的一百多人,无论是身强体壮的男王公贵族,还是瘦弱的公主妃嫔们,两眼放出狼光,都可劲儿的往家里背绢帛。
这一背,背出俩活宝儿。章武王元融背的太多,被压崴了脚。陈留公李崇,更是直接被压成了腰椎间盘突出。王公们的如此丑态,一时传为笑谈。
贪婪与腐败,是一对孪生姐妹。最高统治者们贪婪,整个政治体制就会不可避免的腐败,腐败又犹如细菌,慢慢腐蚀政权的肌体,再强大的政权最终也会颓然倒下。
各级官员腐败成性,北魏人民怨声载道,社会逐渐呈现诸多不和谐因素。
最严重的是,六镇的“粗人”们,造反了。
523年,中国北方遭遇饥荒,柔然突然又南侵抢掠,怀荒镇(今河北张北县)兵民吃不饱肚子,请示镇将开仓放粮,好吃饱肚子打柔然。镇将却不准许,兵民们忍无可忍,群起而杀之。
怀荒镇事件发生后,北魏中央不但不反思,反而更加认为六镇“粗人”们凶顽,下旨弹压整肃。如此一来,进一步加深了中央和六镇之间的不信任和怨恨。
燎原的星火,是从六镇中最靠西的沃野镇开始迸发的。
沃野镇,在今内蒙古五原县,524年3月,一个叫破六韩拔陵的镇民开始宣传反魏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