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二十二章 僧祇-《万历新明》
第(3/3)页
整理一下思路,朱翊钧从御座上起身,在武英殿内缓缓踱步道:“朕翻看李贽学说,‘上至天子,下至庶人,通为一身也’,又说‘庶人非下,王侯非高’。”
罗万化听了,如同黄钟大吕震荡在心,又见皇帝露出悲天悯人的表情,目光炯炯直视自己,问道:“康洲先生你说,僧祇人难道不是饥而求食,劳而求佚,苦则索乐,辱则求荣者吗?”
罗万化低下头,回奏道:“是,但恐少‘四端’耳。”
所谓“四端”的说法,来自于孟子。即“恻隐之心,仁也;羞恶之心,义也;恭敬之心,礼也;是非之心,智也。仁义礼智,非由外铄我也,我固有之也,弗思耳矣。”
孟子认为人性本善,仁义礼智是人的固有本性,也是人和动物区分的重要标志。
朱翊钧见罗万化还嘴硬,不由得哂笑一声道:“你可以去信问问你的朋友,僧祇人是否有恻隐、羞恶、辞让、是非之心。”
顿一顿又道:“贫无立锥之地时,即便汉人,四端少上几个也寻常。”
罗万化听了这话,情知无法在这种观念上扭转皇帝,只好轻轻拍了几句皇帝仁慈的马屁。
朱翊钧在武英殿转了几圈,望着窗外的夕阳,轻轻叹了口气。对罗万化道:“虽然僧祇为人,或有四端,但其形貌丑陋,不令人喜欢。”
罗万化不知道皇帝要干什么,只好沉默不语,听朱翊钧道:“如今买卖蔚然成风,若‘一禁了之’势必导致走私。康洲先生回去研究一下,起草个办法。办法需高屋建瓴,不光是对僧祇人,其他东洋、西洋人在我大明生活、居住,都要用这个办法管起来。”
罗万化这才明白皇帝所欲,觉得这件事也应该做,于是回道:“臣请皇上賜下一个宗旨。”
请读者老爷賜下一个移民管理的宗旨。
注1:这话是王小波说的。
第(3/3)页